第267章 崖山祭祀
七月二十日,赤军拔营,回撤粤西。
水师第一协两千多人,溯西江而回。
亲兵协、水师第二协、步兵第三协共约三万人,水陆并进,先从西江顺流而下,再折向西。辎重、辅兵、家眷上船,随水师走海路。陆师则走驿道,一路向西,望高、雷、琼、廉而去。
这次援广,可谓收获满满。刚出发时,岑丹初只带来一万两千人马。四个多月过后,岑丹初返回粤西,带回了三万两千人马。
多出的两万人马,有五千多人是赤军所急需的海师。其余一万五千陆师,多为百战精锐,略加整训,就能成为一支劲旅。
更重要的是,岑丹初通过援广,在明军中树立起更高的威望。诛杀罗成耀、陈邦傅,驱逐马吉翔,有力地震慑了诸镇。结识王兴、张月、吴文献、杜永和等骁将,日后足能大用。
二十二日上午,水师中军抵达崖门。崖门位于新会城南一百里处,东有崖山,西有汤瓶山,两山夹一海,如同一门,故得此名。银洲湖水由此出海,潮汐涨退由此出入,崖门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可谓粤西海上咽喉。
南宋祥兴二年,南宋残军与元军在崖山决战。南宋战败,就此亡国。近二十万南宋军民或战死、或投海,末代皇帝赵昺、丞相陆秀夫、大将张世杰、太后等人蹈海自尽。
崖山海战影响深远。从此,蒙元巩固了在中原的统治,第一次在中原大陆上建立了非汉族的大一统政权。直至明太祖朱元璋起兵抗元,最终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岑丹初率领诸将在崖山登陆,莅临大忠祠。崖山有多个祠庙,包括大忠祠、全节庙、慈元庙、义士祠等,大忠祠建立时间最早,规模最大。
赤军摆设香案,布置牲果,准备祭祀南宋末代皇帝赵昺、丞相陆秀夫、大将张世杰等人。五百多名军士上岸,参加祭祀仪式。
丹初身着四爪坐蟒服,神色庄重,朗读祭文:
“《祭崖山文》,维永历四年七月二十二日,吾,大明宁国公援剿大将军岑丹初,今至崖山。海浪滔滔,似诉当年之痛,风拂残碑,犹闻忠魂之泣。
“宋少帝幼冲践祚,虽天命不佑,其风骨犹存;丞相陆忠烈公忠贞不渝,负帝投海,其节烈震烁古今;太傅张公力挽狂澜,孤军奋战,终不辱国士之名。三人者,皆我华夏之脊梁,民族之魂魄也。
“痛哉!大宋之亡,非战之罪,实乃奸佞误国,天时不利。我太祖以天纵之资,起自田里,廓胡虏之妖氛,雪中华之仇耻,天地始复有定位,百姓始复有安乐。
“悲夫!如今胡虏肆虐,江山破碎,社稷蒙羞。鞑虏铁蹄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