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河山,胡马长嘶裂我民心,此恨何时可雪?威宗自缢,绍宗蒙难,此仇何时可报?
“吾辈生逢乱世,目睹神州陆沉,百姓涂炭,岂能不愤?吾誓曰,吾将不畏艰险,矢志抗虏。陆沉之地,必复其光;破碎之山,定还其整。
“吾等将士,当效少帝之坚毅、陆公之忠贞、张公之勇猛,前赴后继,奋勇向前。抗虏之志,坚如磐石;复国之心,炽如烈火。此心此志,天地可鉴,日月可表,如崖山之石,永不动摇。
“呜呼!大宋英魂,安息于斯。吾等后人,当继往开来,恢复中华,再续辉煌。
“尚飨!”
祭祀已毕,众人参观大忠祠,丹初亲为宋少帝、陆丞相、张太傅塑像拂尘。
大忠祠主持仙风道骨,凑上前来说道:“昨夜,崖山附近凄风阵阵,似有无数忠魂在奋力疾呼。今日看到天军艨艟千百,才知昨夜必是小皇帝、陆丞相、张将军显灵。大将军英明神武,天军兵威雄壮,大明恢复有望矣。”
众将闻言,喜不自禁。杨玉祁说道:“既有忠魂保佑,赤军必能打败鞑子。”
丹初亦叹道:“世人皆说宋朝文弱,可崖山之战中,宋军穷途末路,竟也拼死战斗,力竭不屈。上至帝后文武大臣,下至太监、士卒,十几万军民投海自尽。
“当年灭亡南宋者,汉人张弘范也。今日围攻广州者,汉人尚可喜、耿继茂也。满清起于东北,又与蒙元类似,武力虽盛,皆暴虐狂妄。
“宋军至崖山,俨然穷途末路。赤军至崖山,才朝气蓬勃。诸君皆大仁大义、大智大勇之人,随本帅并肩战斗,共求宝贵,胜则扬名立万,败亦流芳百世。”
众将颇受鼓舞,分食牺牲祭品。
临别在即,诸镇纷纷过来告别。这些人虽未加入赤军,却与岑丹初接下了深厚了友谊,将来必有大用。丹初一一接见,授以机宜。
头一个要见的,自然是义弟李元胤。他与东勋关系密切,忧心广州,不便追随赤军。
“大哥,今日一别,不知何时再见?”李元胤不胜哀伤,对赤军西撤颇为不满。
“孔有德窥伺粤西,磨刀霍霍,为兄不得不引军西撤。我走之后,援广的重担就压在你身上了。”
东勋大将、博兴侯张月就在一旁,与两广总督杜永和相睦,原本负责镇守肇庆。赤军西撤后,张月将率军入卫广州,李元胤将接替镇守肇庆,分兵守卫三水、四会等地。
张月说道:“大将军一去,粤东防守空虚。鞑子正在加紧调遣援军,从此有恃无恐,广州危矣。”
李、张二人态度悲观,隐然有抱怨之意。丹初不为所动,反唇相讥道:“广州为东勋根本之地,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