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快意。大顺军逼死崇祯帝,间接导致清军入关,犯有不赦之罪。眼下,正可趁此机会对忠贞营落井下石。
瞿式耜趁李来亨未到,说道:“琢如,忠贞营乃流寇余孽。李来亨是赤心养子,不可相信。不如趁此机会,任由忠贞营与鞑子火并。不管谁赢,我军乘其后,皆可成大功。”
丹初没有明着反驳他,只是苦笑一下,说道:“阁老,时事如此艰难,咱们还是应当以大局为重。只要能抗击鞑子,都是赤军同袍,我都愿意救助。”
南明君臣大多敌视农民军,上至辅政大学士,下至九卿、科道言官,鲜有人敢倡导联寇抗虏。勋镇鼠目寸光,目无大局,同样难堪大任。
不多时,李来亨进入中军大帐。他浑身腥臭,头发散乱,眼窝深陷,盔甲上也有几处破损,显然经历了不少恶战。
见到岑丹初,李来亨立即行以跪拜大礼,见帐内都是丹初亲信,说道:“大将军,勋国公前日出城战斗,中了鞑子的铳炮,伤重不治,昨夜去世。吾恐军心散乱,秘不发丧,亲来请兵。恳请大将军立即出兵,否则,若去得晚了,柳州可就不保了!”
啊?众人一惊,纷纷把目光投向丹初。
丹初亦是一惊,被这突如其来的消息搞得措手不及。历史上,高必正死于永历四年。再过一个月,就要永历五年了,高必正却突然战死。难道,冥冥之中真有天意?他很快恢复了镇定,问了一个关键问题,道:“谁来继领忠贞营?”
有资望继统忠贞营的只有两人:李来亨、党守素。李来亨是李赤心的养子,智勇过人。李赤心殁后,高必正继领忠贞营,但凡事都要征求李来亨的意见。高必正之于李来亨,犹如李赤心之于高必正,虽为主帅,但没有绝对的威望,遇事要商量着办。
相比于二十出头的李来亨,党守素身经百战,为大顺军元老,在忠贞营中颇有威望。若他有野心,未尝不能挑战李来亨的地位。好在党守素做人本分,与李赤心、高必正关系颇睦。刘希尧、刘芳亮、刘国昌等大顺军元老脱离忠贞营时,党守素始终坚定地站在刘赤心、高必正这边,尽力维护忠贞营的团结。
“回大将军,李某不才,奉高太后之命,受兴平侯(党守素)拥戴,继领忠贞营。”李来亨虽然年轻,却跟着李赤心走南闯北,身经百战,面对丹初不卑不亢。
丹初对他颇有好感,亲自上前把他扶起,说道:“很好,很好。有你继领忠贞营,将士们有了倚靠,也就可以安心了。”
李来享决非泛泛之辈。历史上,高必正死后,李来享继领忠贞营,从广西辗转来到夔东坚持抗清。到康熙年间,夔东十三家不断败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