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体纯、郝摇旗、袁宗第等或兵败自杀,或被俘牺牲。王光恩、马腾云等投降满清。最后只剩一个李来享。
康熙三年,清廷调集二十万大军封锁夔东。李来享盐米断绝,烧毁山寨,带领妻子亲信自杀。李来享死后,大陆再无尊奉明朝正朔的抗清武装。同年,南明大臣张煌言在舟山被捕,不屈而死。
后世纪念张煌言,有“煌言死而大明亡”的说法。可在岑丹初看来,李来享在夔东坚持抗清,历史功绩超过张煌言。但由于他出身于农民军,不被后世文人认可,亦无人为他著书立说,在历史上名声不显。
瞿式耜欺李来亨年轻,对他没什么好感,说道:“爵帅,高氏乃伪朝所立,伪朝也从未有过太后封号。你是大明敕封的三原侯,称呼要讲规矩,不可坏了礼节。”
李来亨有求于赤军,不敢反驳瞿式耜,只得转向丹初,急道:“大将军,柳州已经万分紧急,形势如同当年的山海关。柳州是南宁的屏障,如同山海关外的一片石。
“当年,先帝与吴三桂在山海关外大战,在一片石鏖战多日,相持不下。先帝急调援军,要求援军星夜驰援一片石。吴三桂走投无路,不惜认贼作父,向鞑子乞师。
“彼时,谁的援军先到,谁就能打赢山海关之战,进而占领京师,入主中原。不曾想,清虏的骑兵快,先于我军赶到一片石。
“结果,先帝兵败,只得退京师,退西安,最终失了天下。大将军,前事不忘,后世之师呀!”
这个比喻相当不妥,岑丹初笑了笑,用开玩笑的语气说道:“李来亨,你这话含沙射影,是把我比作多尔衮了。”
李来亨慌忙离座,赔礼道:“来亨急不择言,恳请大将军恕罪。”
丹初却笑道:“鞑子之所以倾力帮助吴三桂,是因为吴三桂愿意投降。我支持你们夺取柳州,你们才在粤西获得了立足之地。
“眼下情况紧急,忠贞营扼守兵家必争之地,绝不可能逍遥独立,要么归顺赤军,要么归降鞑子。我与郧国公为结义兄弟,对忠贞营迁就照顾久矣。忠贞营危在旦夕,你也要早作决定。”
李来亨刚接任主帅位置,急于巩固地位,保护将士家眷周全,毅然说道:“大将军恩德,某没齿难忘。只要赤军肯出兵解救柳州,就是忠贞营的再生父母。我愿归附赤军,决无贰心。”
一旁的侦侯卢守义十分乖巧,插话说道:“可是‘听封不听调’?”
前些日子,高必正曾多次遣使求援,丹初趁机提出收编。高必正自视甚高,不愿改编为赤军,提出“听封不听调”,即接受赤军官职,但不受赤军节制。
丹初当然不许。忠贞营身经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