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章 南越王
大学士文安之路过桂林。
文安之字汝止,号铁庵,湖北夷陵人,天启二年进士,去年赴梧州行在,先任次辅,后任首辅。
在永历小朝廷辅政不到一年,文安之看穿了永历君臣的底细,深感难有作为,自请到四川督师。永历帝挽留不住,加封文安之为太子太保,兼吏、兵二部尚书,总督川、湖诸处军务,赐尚方宝剑,便宜从事。
历史上,文安之脱离永历小朝廷后,先被孙可望羁押,数月后脱身,辗转来到夔东,联合夔东十三家抗清。永历十三年,文安之督率十三家中的刘体纯、袁宗第、李来亨等十六营会攻重庆,是南明军队最后一次大规模反攻。
很显然,文安之是个值得结交的人物。丹初在行辕设宴招待他,瞿式耜、焦琏、方以智等人作陪。
独秀峰上,不少草木抽出新芽,在层林中透出点点新绿。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天地间又焕发出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落座之前,众人又是一番谦让。论官职,文安之是首辅,瞿式耜是文安之的荐主。论权位,丹初掌控赤军,领有粤西,威名赫赫。论资历,瞿式耜在众人之上,却已送还敕印,以白身自视。
最后,还是由岑丹初坐了首位。经历过粤西之战,他已树立起绝对的权威,足以在瞿式耜、焦琏等前辈面前进退裕如。
“吾自南宁一路北上桂林,沿途商民安定,军队整肃。足见琢如上马治军,下马抚民,真中兴之才也。”文安之叹道,既是恭维,也是赞赏。
“文先生临危受命,入阁辅政,未及一年,粤西转危为安。先生不谈功绩,欣然请命入川,实有古大臣之风也。”丹初应道。
粤西转危为安,自然不是文安之的功劳。文安之苦笑一下,坦然说道:“吾于天启二年中进士,眼看国事日坏,亦踊跃上书言事,遂被薛阁老所忌,罢官家居。薛阁老精于钻营,位列首辅,却聪明反被聪明误,为威宗所诛。
“朝臣争执不休,大政朝令夕改,此亡国之象也。吾心灰意冷,蛰伏乡间多年,不应安宗、绍宗召。及至中湘王、榆林王、宁夏王相继败亡,吾知朝局艰危,辗转赶赴行在,入阁辅政,蹉跎一岁,一事无成。
“若非松坡力挽狂澜,粤西恐将为鞑子所据矣。皇上偏安一隅,群臣鼠目寸光,吾厕身行在,凡事束手束脚,还不如请旨赴川,联络川中诸镇,为行在张声气。”
薛阁老即为阁国观,陕西西安府韩城县人,崇祯时期的权臣,位列首辅,后被崇祯帝诛杀。有明一代,薛国观和嘉靖时期的夏言,是仅有的两个因罪被杀的首辅。
众人叹息不已。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