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问道:“文先生走后,可是秋翁继任首辅?”
秋翁即严起恒,浙江山阴人,字震生,号秋冶,又号秋野、秋壑。
文安之任首辅之前,严起恒即为首辅,后因清军攻入广东,严起恒辞任首辅,让与文安之。按明朝官场的惯例,文安之去职后,该由严起恒继任首辅。
“秋翁继任首辅,他严整方正,律己甚严,然,实无机变之才。皇上以秋翁为首辅,实乃……”文安之说不下去了,转移话题道:“人才凋零,朝廷起用数名大学士,多不赴。我走时,廷推户部尚书吴贞毓为东阁大学士,入阁辅政。”
赤军全歼定南藩,恢复整个粤西,堪称南渡以来第一大胜。永历小朝廷偏居龙安县,在此役中毫无作为,处境十分尴尬。
永历帝派人到瞿式耜处,送还督师大学士的敕印,请瞿式耜入阁担任首辅。瞿式耜坐失桂林,威望大损,又不想让岑丹初为难,干脆以白身自视,不肯接受敕印。
同样的,永历帝加封方以智为武英殿大学士,加封焦琏为左都督,二人皆不赴。
与之相反,赤军这边倒是人才济济。击败定南兵后,国人以岑丹初为救星,欣然来投。赤军人才之盛,冠绝南国。
方以智说话毫不客气,道:“吴贞毓是崇祯十六年的进士,资望太浅。行在传言吴贞毓擅长理财,其实,他只是擅长过苦日子,分发俸禄比较公允而已。”
永历小朝廷越来越像个草台班子了。可它毕竟代表着正统,有敕封官爵之权,仍旧不容小觑。
就像满清皇父摄政王多尔衮,虽然位极人臣,毕竟不是皇帝,不能为所欲为。济尔哈朗等政敌隐忍多时,只等他一毙命,便可伺机发难,把他从棺材里拉出来鞭尸。
“封王之议,行在已有定论。”文安之从龙安县过来,颇晓行在内情,说道:“孙可望占据贵州,出兵湖南,意气甚豪,逼封秦王一日紧似一日。朝廷有赤军可作倚恃,决议仍封孙可望为平辽王,不封一字王,更不封秦王。松坡拟封为南越王,此事昭翁执之最力。”
昭翁即王化澄,江西金溪人,字登水,号昭阳,为人擅机变,有手腕,为辅政大学士。文安之去后,严起恒继任首辅,王化澄递补为次辅。
王化澄很早就看出岑丹初有人主之象,欣然归附,曾为岑丹初谋封征虏大将军。这次封王,王化澄亦踊跃出力,极力向永历帝进言。
南明爵位泛滥,有功难赏。勋臣到了国公这一级,已无法再加封爵位,除非晋升王爵。孙可望逼封秦王,又被陈邦傅假封事件弄得颜面扫地,在封王问题上寸步不让。
岑丹初恢复粤西,逼死满清定南王孔有德,已有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