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传他进来!”
未几,一员中年大将身披蓑衣,进入大帐。他大概三十七八岁,走路虎虎生风,见到丹初就拜,说道:“国主!末将来迟了!”
“请起请起!”丹初离座,上前扶起刘芳亮,问道:“你可曾遇到杨方?”
“嗯,下午在筋竹镇遇上了杨方。那筋竹镇周围群山环抱,恰巧处于山坳内,有些地方洪水齐胸。杨方辎重多,不便过去。我远道而来,带的都是轻骑兵,和他打了个招呼,先赶过来了。”
“甚好,甚好。”丹初心里有底,心头一颗大石头落了地。
刘芳亮能赶过来,杨方自然也能赶过来。只因骑兵标辎重多,人马众,所以行军不速。只要杨方下令抛弃不必要的辎重,必能在明天辰时前赶到泷水。
“芳亮,你带来多少人马?”曹煜问道。
“不多,只有一百二十骑。”
众将略感失望,却听刘芳亮继续说道:“匡镇统认为,国主临时变易计划,后方准备不及,前线恐生变故,特令我星夜赶来,探听消息。”“不错,不错。”丹初终于露出了笑容,赞道:“我超擢匡时为步兵第二镇镇统,经常有人眼红,说他太年轻。你们看,他能料敌于先,提前派芳亮到前线查探形势。若非有心人,谁能想得这样周到?芳亮能过来,杨方明日必可过来,我安心矣。”
话风转变,众人神色轻松不少,不再像刚才那样忧心忡忡。
今夜雨势不停,外面一片漆黑,各部加固营垒,添加鹿砦、拒马等防御设施。清军连日行军,白天打得精疲力竭,想必晚上也不敢过来劫营。
明日,杨方两千生力军赶到,赤军未尝不能与清军一战。关键是,要找到清军的破绽,不然,杨方来了也是白来,只能像今天这样重蹈覆辙。
“今日之战,赤军败绩,我亲临前线,并不怪罪大家。将士们英勇顽强,不怕牺牲,至始至终没有出现怯敌后退者。今晚集合大家,为的就是总结经验,今后避免犯同样的错误。大家各抒己见,踊跃发言。”
丹初环顾众将,态度甚是诚恳。
“要说,还得怪这鬼天气,大雨下了一天一夜,毫无停歇的样子。要是天晴了,咱们用定虏式马步枪打鞑子,那还不一打一个准。”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谁也拦不住。这些抱怨的话,就不必说了。”
众人轻笑,开始你一言,我一语地议论起来:
亲兵标在骑兵标之后接战,伤亡不算特别严重,标统周一鸣第一个发言,说道:“亲兵标习惯使用步枪,平时也训练白刃战,但多为步战,很少在马上实行白刃战。今日骑兵标在前,亲兵标接战仓促,骑在马上白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