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在玄钟所、大城所派员驻守,随时沟通。
这样划分,对南越国更有利。赐姓藩不仅将失去粤东沿海的贸易利益,亦将失去闽粤海防最重要的南澳岛。
作为交换,岑丹初提出了一个令朱成功难以拒绝的条件:赤军将协助赐姓藩攻克漳州。这将大大缓解赐姓藩粮食紧张的问题,亦将使赐姓藩在大陆获得一个稳固的据点。
朱成功读完信,未置可否,将其传示众将,本人则遥望墙上的地图,沉默不语。
焦琏说道:“两藩唇亡齿寒,理当携手抗清。南越王愿助延平王攻取漳州,请延平王约束水师,不再骚扰粤东海面。”
众将或喜或忧,大多不敢言语,只等朱成功发话。
朱成功亦在犹豫,既想取漳州为粮源之地,又对粤东贸易利益恋恋不舍。
福建多山,只在沿海地区间或分布着平原。漳州地处九龙江、西溪交汇之处,境内还有漳江、东溪、长泰溪等江河,粮产虽不如潮州、泉州丰富,亦相当可观,足以缓解赐姓藩缺粮问题。
由于陆师孱弱,赐姓藩别说攻不下漳州,就连漳州府下属的长泰县、与中左所隔海相望的海澄县也攻不下来。
为解决粮源匮乏问题,朱成功煞费苦心,还曾进攻同安、攻潮州,皆以失利告终。
赐姓藩水师虽众,但大多数都兼并自郑氏旧部,有的是父亲郑芝龙的老部下,有的是郑彩、郑联兄弟的,有的是叔父郑鸿逵的。朱成功的威望不如郑芝龙,内部并非铁板一块,施琅的叛逃足以说明问题。他急需解决粮源问题,为全藩寻找一块根据之地,安置家眷,长期经营,藉此在郑氏集团面前树立绝对的权威。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久闻赤军火器冠绝天下,可否请赤军售卖火器给本藩,并派武官教授布阵之法?”
说话的人名叫甘辉,是漳州府海澄县人,一直为朱成功掌管中军,堪称是赐姓藩第一大将。
“当无问题。”焦琏直言道:“赤军曾向康国公售卖火器,并派武官教授火器阵法。延平王矢志抗清,功劳素著,南越王自会乐于售卖武器、传授阵法。”
康国公即李定国。岑丹初与之联姻,令养子王华娶了李定国的女儿。李定国久受孙可望压制,得赤军为奥援,渐有与孙可望分庭抗礼之势。
“听说赤军不重盔甲,士卒冲锋陷阵,身无防护,何也?”大将林察问道。
赐姓藩士卒不擅陆战,面对八旗往往战败。为此,有人提议朱成功建立“铁人军”。铁人军身披重甲,戴铁盔,以斩马刀为武器,防护力特别强。
朱成功很感兴趣,下令挑选精锐,试办铁人军。
焦琏擅使重骑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