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 郭都贤莅临集思堂
长沙的夏天分外炎热,即使坐卧不动,也让人挥汗如雨。洪承畴坐在经略行辕签押房里,正在签阅文书。这里缺粮,那里兵败,一连几道文书都是坏消息,令人烦闷不已。
行辕很大,原是明朝吉王府。第一代吉王为英宗第七子,成化年间就藩长沙。和大部分明朝王府一样,吉王府已经相当败落,被满清官府收为官有。
洪承畴出身穷苦,显达后衣必华丽,食必精美,住必敞亮。在长沙设立行辕后,洪承畴嫌吉王府老旧,拆王府建筑建“集思堂”,平日办公生活都在集思堂里。
“大人,门上递来一个手本,说是老爷的故交。”
洪承畴搁下毛笔,抬头看见一个三十五六岁的虾侍卫。他叫王辅臣,山西大同人,奴仆出身,后参加农民军,绰号“活吕布”,后来辗转成了姜瓖的部下。
姜瓖以山西反正复明,王辅臣鞍前马后效力。他擅使骑兵,经常黄马白袍,于乱军中冲突奔驰,勇猛无俦。此战中,王辅臣声名鹊起,得了个“西路马鹞子”的绰号。
姜瓖兵败后,王辅臣被俘。满清英亲王阿济格怜其勇猛,免于被诛,没入辛者库为奴。顺治亲政后,任命王辅臣为御前一等侍卫,命他随洪承畴出征,作洪承畴的贴身侍卫,实际以行以监视之责。
像洪承畴这种汉族贰臣,哪怕已经做到五省经略,依然不被清廷信任。他随身跟着十几个虾侍卫,这些人来自大内,大都不把洪承畴放在眼里。唯有王辅臣尽心尽力,伺候得颇为用心,很得洪承畴的信任。
“辅臣,拿与我看看。”
洪承畴心中起疑。他已是五省经略,每天来求见的人多了去了。为何王辅臣单单拿这个手本,且不顾他正在批阅文书,直闯签押房?
此人勇武重义,不可小觑。当年,王辅臣在京师为奴时,名声播于满城,满人都以认识马鹞子为荣。他做侍卫也很低调,将来时来运转,必有封疆之日。
王辅臣的面子,洪承畴还是要给的。他不动声色地接过手本,下意识地弹了下上面的灰尘,重新戴上老花镜,“桃江郭都贤”五个字映入眼帘。
“啊?”洪承畴大惊,说道:“辅臣,快随我一道恭迎恩师。”
郭都贤本来不是洪承畴的老师,只因他作吏部官员时,曾上疏救过洪承畴,对洪承畴有再造之恩。从此以后,洪承畴便把郭都贤看作恩师。
洪承畴来到大门口,门丁们都吃了一惊。等到听说洪承畴要接见一个来访的道士,他们赶紧来到门房,恭请郭都贤出来。
“郭先生在哪里?”王辅臣明知故问。
洪承畴却不嫌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