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厢之外,还有一个朱子祠,是后人奉祀朱子之所。山之高处,有座“天风海涛”楼,上有朱熹所题的匾额。及宋末,还有蒲寿庚于此建造的望海楼。
\n
相传,清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大旱,出于诚心一片,寺主持僧建坛求雨。然老天爷不作美,依旧一滴不下。即使主持倍受嘲讽,心痛难忍,遂筑柴为塔,自焚于其中。后来,乡人感念其贤德,遂将骨灰塑成佛像奉祀,后人谓之为醒世佛。民国初年,介净法师从广州来此寺住持,扩建了寺宇,重新兴建海印寺。法师卒后,葬于寺西。
\n
海印寺中现有两株数百年的古榕,且有古木数株。古榕以右边一株为长,正是夏日之时,鸟声清脆,榕荫清凉。再往上行走,是海印寺的最上最后面,那里有一座新建的藏经阁,其规模宏大,气势雄伟。立于广场一角观望,别是一番闽南古建筑的风味。
\n
6。石头街与文兴宫
\n
在那一片被拆迁的空地里,留下一座孤单的庙宇。四围,是一片拆迁后被推为平地的黄土和瓦砾——文兴宫,就在这片平地之中。文兴宫又叫文兴三王府,俗称“阿爷宫”祀奉着保生大帝。它始建于宋末(公元1127年),迄今已有900余年的历史,是继泉州花巷花桥宫之后,又一个祭拜保生大帝最早也是最重要的宫宇之一。
\n
早先,从文兴码头一路上来,就是古石头街。从石头街再往里走,就是三王府,过了三王府,就是文兴宫。而在文兴宫之前的那一片空地之右,就是沉船古迹。宋元时期,泉州海外交通贸易兴旺发达,具有1500年历史的后渚港,就是“丝绸之路”的起点,而法石作为其重镇之一,有着享誉千年的名气,石头街这一带,在泉州可谓家喻户晓。
\n
从外表上看,文兴宫与闽南的古大厝没有多少区别。整体依旧是砖、石、木、瓦结构。文兴宫大殿的最前端正中,奉祀“雷、萧、温”三府王爷神像。大殿内二侧石柱有对联:“察往生杀灵周万变,祸淫福善法奉三兴”宫中的文物以石柱和木雕构件为主,其中雕刻造型各异,花鸟人物神态闲奇,制作工艺堪称精湛。
\n
在文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8页 /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