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一直面临着资本主义世界的封锁,自然不可能轻易获取到所需的技术。
更别提苏联建立之初,国库十分空虚,大量资本外逃,沙俄富人、贵族卷款流亡海外,白匪和东非等势力的掠夺。
而在被封锁的情况下,苏联想要获得技术,材料的难度进一步加大,即便在一些领域开放,苏联也买不起。
至于苏联本土的人才,同样受到重创,帝俄时代俄国教育几乎没有向下下沉,所以作为平民政权的苏联,几乎难以得到那些帝俄培养人才的支持。
尤其是一些高端人才,许多都出逃欧洲或者美洲和东非等地区,毕竟高端人才本身就容易受到其他国家的优待,选择更多。
毫无疑问,关于人才的流失,对于苏联这个新生政权的发展,是最不利的,当然,依旧有不少有识之士,出于国家利益,依旧选择为苏联的科学和工业服务,但是,这并不能改变现在苏联所面临的困局。
特罗伊察讲述的情况,给考察团成员们的心里蒙上了一层阴影,这也让他们探究东非发展经验和感受异国风情的大好心情浇了一盆凉水。
别罗哥里耶叹了口气道:“特罗伊察同志,苦难终究会过去的,毕竟此前苏联面对内忧外患,根本无心发展经济和工业。”
“但是,现在国内的局势已经趋于平稳,我相信在我们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下,未来祖国一定会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之一。”
沙波瓦洛夫也插嘴说:“工业化对于苏联而言,确实还是比较遥远的事,没有个数年时间很难看到最终成果,但是,我们也不至于如此灰心,毕竟苏联的底子就比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好的多。”
“诸如比利时,卢森堡这些西欧国家,虽然工业不可小觑,但他们始终只能是小国。”
“而我们苏联却是一个国土面积超过两千万平方公里,人口过亿,各种资源都比较富裕的国家。”
“只要我们能充分利用好国土,人口,资源的优势,制定合理的工业计划,苏联的工业必然能够取得突飞猛进式的发展。”
“终有一天,苏联能够成为东非和美国这样的工业大国。”
20世纪初的西欧就像前世21世纪的东亚地区一样,各国工业十分夸张,这个时代,随便一个西欧国家的工业实力都不容小觑,就比如比利时年钢铁产量在三百万吨以上,甚至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