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堡这个弹丸之地也能达到两百万吨水平,其他诸如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更不用多说。
整体而言,欧洲尤其是西欧,在20世纪初依旧是全世界最发达的区域,但是西欧各国毕竟不是一个整体,这使得在全球竞争中的劣势也越来越明显。
当然,这并不是说现在西欧地区的发展速度变慢了,而是其他地区发展的更快。
沙波瓦洛夫就野心勃勃的说道:“等到我国发展重心转移到工业上来,苏联必然能成为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
“毕竟我们的制度比腐朽的帝国主义国家更加具备优越性,我相信苏联的未来是极其光明的。”
沙波瓦洛夫的话确实起到了一定的激励作用,于是苏联考察团再次出发,毕竟他们来东非不是旅游的,而是学习东非发展的经验,为接下来苏联的工业发展计划提供数据和参考。
早在1925年,苏联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苏联就明确了本国工业化发展的方针,也就是将苏联从一个输入机器和设备的国家变成生产机器和设备的国家,从而使苏联在资本主义包围环境下绝不会变成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附庸。
而如何不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附庸,其中关键点就在于构建属于苏联自己的工业发展模式。
而这个发展模式的特征,就在于计划性,毕竟资本主义经济重视自由市场,那苏联就必然要在经济层面反其道而行之。
而且苏联领导人约瑟夫,除了建立苏联本国经济发展模式以外,他还有一个特殊的要求,那就是用最短的时间,来实现苏联的工业化,毕竟苏联的外部环境实在堪忧。
这种情况下,计划性的发展工业,毫无疑问可以最快的提升苏联的工业能力,尤其是举全国之力发展自成体系且独立的国防工业,从而保障苏联这个新生政权的安全。
事实上,当初东非也经历过这一阶段,那时东非还仅仅是非洲东部一隅的殖民地。
出于对即将到来帝国主义瓜分非洲热潮的担忧,彼时的东非,想尽办法发展自己的军队和军工业。
当然,和苏联不同的地方在于,彼时东非还要兼顾移民和殖民地开发工作,但是当时东非的外部环境比现在苏联要好的多,毕竟要等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后,欧美国家才开始真正重视非洲的殖民扩张。
也就是说东非前期有十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