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的稳定发育期,而苏联从成立之初,就面临帝国主义国家的封锁和制裁。
总的来说,东非和苏联早期发展,各有各的困难,但是整体情况都不容乐观,充满了对外部局势的忧虑,所以都将国防工业作为发展之初的重点。
……
达累斯萨拉姆市城北人民公园。
“老先生,您在公园里遛弯呢!”别罗哥里耶面带微笑的和一个东非老人搭着话。
“是啊,小伙子,有什么事?”
别罗哥里耶说道:“我叫塔普拉斯,是个希腊人,同时是一个社会观察家。”
虽然不知道这个所谓社会观察家是什么职业,但是东非老大爷还是感觉不明觉厉。
他说道:“哦,原来是社会观察家,听起来挺厉害的,你说你来自希腊,那到我们东非来不会是观察我们东非的吧?”
别罗哥里耶说道:“你还真厉害,一下就猜到了我这次来东非的目的,不错,我就是来对东非社会发展进行观察和研究的学者,同时是雅典大学的一名教授,不知道老先生如何称呼?”
东非老大爷说道:“原来还是一名大学教授,看你挺年轻,看来学问一定不低,我就不能和你相比了,只不过是曾经国营机械厂的一名退休工人,你可以称呼我赫塔司,亦或者是何安中。”
赫塔司有两个名字,一个是他的德语名,一个是远东名,这些年,东非已经放松了对名称的限制。
别罗哥里耶敏感的抓住了“国营机械厂”这个词汇,他立马认定这位看似普通的老人,能够帮助他获取一些东非过去计划经济时代的情报。
不过,老人很健谈,他对别罗哥里耶很感兴趣的说道:“希腊这个国家,年轻时我在课本上听说过,也难怪你的德语这么别扭,果然不是我们东非人。”
“不过,能说一口相对流利的德语,对于非德语国家的外国人来说,已经很厉害了。”
别罗哥里耶说道:“多谢老先生的赞誉,不过,我的德语是曾经在德国学习的,和东非确实有一些差别。”
赫塔司拍了一手说:“这就对了,虽然说东非和德国都是德意志国家,但是两国的语言还是有一些差别的,毕竟统一德国的是普鲁士,所以德国的德语偏向北方,而我们东非德语的采集样本则是德国南部的施瓦本地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