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只看其中一条。
这两条是什么关系?第一条的优先级大于第二条,首先做到第一条,在第一条基础上再做到第二条。
比如以父子关系举例,按照刚才的两条逻辑,我们可以推出四条原则。
首先:已所不欲子所施者,勿施于父,不希望儿子虐待自己,就不要虐待父亲(不忤);已不欲父所施者,勿施于子,不希望父亲虐待自己,就不要去虐待儿子(不苛)。
其次:所求乎子,以事父(孝);所求乎父,以事子(慈)。
忤——孝
苛——慈
现在我们得到这么两组对应的行为,前两者是不能做的,是法律禁止的行为;后两者是应该做的,是道德提倡的行为。
于是我们初步得到了最原始的法律与道德原则。
这两条之间有没有矛盾?有,而且是内在的矛盾!
比如只谈第二条“我希望别人怎么对我,我就怎么对别人”,那么我希望张三把所有的钱都给我,那么我是不是应该把自己所有的钱都给张三呢?
这显然是不切实际的,既不能成为对自己的要求,也不能成为对他人的要求,更是自相矛盾的,不符合人性还原法。
因为按照第一条原则,我肯定不想把自己的钱的都给张三,所以也不应该要求张三这么做。刚才讲了第一条的优先级大于第二条,所以有些希望本身就是不应该的。
从“希望”到“应该”的过程,就是建立社会规范的过程。从“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8页 /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