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底盘式之所以叫“滑板”,主要就底盘的结构形式而言的,可以理解为具有滑板外形的汽车底盘。
它的主要构造是“前桥+电池+热管理+后桥”等,包含了一辆车所需的驱动、制动、转向、电池等器件。
与其他底盘不同的是,滑板底盘通过预留的电气和车体接口,实现上下车体分离,进而使车身与座舱可以根据需求更换,因此也有人称滑板底盘为“共享底盘”。
这一底盘概念,也不是李毅独创,早在2002年,通用汽车就发布了hy-wire概念车,。
这辆hy-wire自带了2个标签,一个是氢动力,另一个就是线控底盘。
hy-wire的底盘与车身是分开的,呈“滑板造型”,而且应用了原属于航空领域的线控技术,将传统的液压转向、制动等传统结构抛弃,并将储能装置布置在底盘中央,电池系统、热管理系统、电机系统,均以模块化的形式呈现在四周。
这也是滑板底盘最初的概念来源。
特斯拉从2004年把滑板底盘概念引入自己的车型设计上,后来国内外很多企业,也都把目光投在了这里。
最重要,作为汽车头部供应商的博世、采埃孚等,对滑板底盘都有参与,李毅当时也在博世深入参与过这一技术,担任的正是线控底盘工程师。
晃悠悠走到底盘研发室的时候,却正看到一个年轻的工程师旁若无人的打着电话,还偶尔说几个数据。
这是严重违背保密协议的啊。
“怎么回事?”
李毅把底盘研发组的负责人叫了过来。
“这家伙,遇到难题了,三天两头摇人,我劝了几次了,真的技术太菜,都准备给人事通报,开除了呢!”
李毅皱了下眉头,ff未来缺人这么严重,招聘也都是精挑细选,怎么能回来技术太菜额人?
而且这要是开除了,可是ff未来汽车第一例啊。
“他负责的是什么模块?”
汽车底盘有几百上千小的构建,自然也需要分门别类的给下面分发下去任务。
“是滑板底盘整合上的一个小问题,他当时简历上说参与过导师带队几个汽车平台还有架构的工程研发,所以我们给开了a3的工资级别,没想到这么菜!”
a3级别工资,那就是妥妥的1.5万工资水平了。
“什么问题他解决不了?”
这个主管却苦笑了一下,“到是都解决了,之前我们设计的底盘,由于构造原因无法做到纯平,就他来解决,已经解决了。”
“今天是新问题?”
“对啊,愁人!”
李毅拍了下这个主管的肩膀,“这是好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