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身是独立的,加上大小不会有太大的变化,所以在滑动底盘上开发的产品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底盘上面的车体,也就是座舱和外观设计。
而且这里有一个点很重要,由于滑动底盘的理念是上下分体式开发,上下车体均是独立的,因此可以大大降低车企的研发成本。
一旦属于ff未来汽车的滑动底盘开发出来,李毅后续再开发其他车型,那简直就是搭积木,最重要的工作,那就是对车子外观的设计,造车就非常容易了。
从这方面来说,滑动底盘的优势是极其明显的。
而从另一方面来说,滑动底盘,为了实现上下分体式造车,滑板底盘必须采用全集成+全线控的方案。
这就要求滑板底盘将动力、制动、转向、热管理、三电等等集成在底盘,并且需要做到全线控,这样才方便以后上下车体的解耦分离。
这也是滑板底盘区别于纯电平台的最大不同点,只是虽然特斯拉引入滑板底盘概念很早,但也没真正落实。
以当时特斯拉,以及后来的大众b的纯电平台为例,他们的生产、设计都是以车身为核心,无法做到车身和底盘的真正分离。
而且,在实现上下分体式造车之后,滑板底盘还需具备“上下一体共同承载”的能力。
这又是不同于承载式车身和非承载式车身的一点。
滑板底盘,在开发底盘时只需定义好接口,车身随便换,这样可以实现车身与底盘的独立开发,独立迭代,实现“一底盘多用”,不仅丰富了ff未来汽车车型开发的多元性,也更可加速ff未来其他车型的研发周期和效率,从而极大的降低研发成本。
而且,当底盘和上装组装在一起时,整个车又融为一体式承载和运动,从而让车辆达到最优的操控性、安全性和舒适性。
当时李毅在网上都经常能看到关于滑动底盘的评论,很多人甚至认为,滑板底盘的出现是继“平台”和“架构”之后的又一技术革命,是具备跨时代的颠覆性作用。
想着这些,然后李毅看主管对于他刚查说的话面露不解,李毅就问道:“你毕业那会能做到这么随时随地摇人吗?”
主管想了一下,摇了摇头。
“人家遇到问题就能摇人,也是一种本事,而且,他摇来的人,我们的花多少钱?他工资的三倍?五倍?”
主管想了一下,还真是这样,“还是李工想的通透。”
李毅转头看了下,发现刚才打电话那小子,已经兴高采烈额回到了工位上,眼珠子一转,“给你一个任务,跟着家伙把关系处好,如果你们两能联合,把这小子背后摇的人挖过来,我给你们两,工资都提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