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的总设计于川仁教授也过来了。
“主要有哪些方面?”
“首先,这个客车底盘轴距前后轮只有3800、4000毫米,前2后四,6轮,2轴,这一个就不太适合城市公交的设计。”
“另外,他的全长只有7米,我们现在新能源补贴车辆,都是十米以上,如果要改造,这辆车的底盘,最少还需要长1.5米,这需要进行很复杂的工程变量设计。”
“项总,这一方面,你们能解决吗?”
项星初拧了下眉头,然后狠狠说道:“可以。”
李毅看他样子,也知道这个难度。
但这个电动客车,本来就是李毅帮助他们优化,为的也是给自己的电池以及电机等配套产品找一个销路,更重要的是,为了自己线控技术,先找一个实验平台,不可能喧宾夺主的。
“整车数据怎么样?”
李毅问的是动力等数据,于川仁自然知道。
“这辆车原先有几家客车厂使用这个底盘开发的客车,他们很多用的是玉柴的发动机,排量也就4l左右,发动机功率普遍在一百千瓦左右徘徊,,总质量也就是不到十吨。”
“如果我们最新款的电机开发成功,前后两台电机驱动,很容易就能做到功率200千瓦,超过现有的动力,绝对没有问题。”
新的电机,自然是在老爹电机着火之后,李毅他们重新设计优化,并且采购更好的材料制造的。
虽然只是刚开始,但有之前的技术积累,也并不难。
“所以,电池电机动力没有问题,接下来就要看我们的底盘改造了?”
项星初一下就听懂了于川仁话里的意思。
“还有控制系统……”
于川仁看向李毅,这一点,其实ff未来汽车也没有思路。
在之前电动三轮车上的技术,根本不可能用在汽车上,而目前李毅提出的几种研发思路,进展速度都很慢,这算是制约整个电动汽车最大的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