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合,不到一会儿,那饱满的稻谷,就会堆成一座小山。然后,她们再小心地将外侧的秕谷和草灰分开,留下干净饱满的稻谷。再将秕谷和草灰重新扬上一次,或者放到箥箕上面,双手握住箥箕的两边,上下掀动,将稻草灰扬出去。
\n
倘若没风时,则要用一种叫“风鼓”的手动鼓风机,来处理这些稻谷。“风鼓”是由木头做成的,有四条腿外加前后四条横杠,用来抬起移动。其上面安有一个大漏斗,右侧是鼓风槽,槽里有风叶;左则是一个出风口,中间一前一后有两个区分稻谷的漏槽。
\n
将稻谷倒入漏斗之后,打开插栓,让稻谷慢慢流下,然后用手摇动鼓风机,这时产生的风力,会将秕谷和草灰吹出,而饱满的谷粒则会掉入第一个格子下的箩筐里,不饱满的秕谷则会掉到第二个格子下的箩筐里。剩下的稻草灰,则会被风吹到垃圾堆里。
\n
“风鼓”是一种古老的扬谷工具,发明于二千多年前的西汉。奇怪的是,这种东西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还在使用着,并且,一点也没有改良、更新的迹象。
\n
用“风鼓”扬扬,也要有一定的经验,不是随便人摇几下就可以的。一是左手控制漏斗的插栓出谷口,要适度,不可以一下子把稻谷放得太多或者太少。多的话,鼓不干净;少的话,很容易把好稻谷吹到秕谷和草灰中去。而右手摇风鼓的力度,更是要配合好,不能用力太猛,也不可以有力无气。用力太猛,会把好的稻谷吹到垃圾堆里;有力无气,稻谷扬不干净,混杂垃圾。别看这玩艺儿好弄,没有一定的技巧,是做不了的。
\n
所以那个时候,看见母亲在摇那“风鼓”时,多半也想凑凑热闹,摇上几下。但结果总让母亲喊开,还说“会会会,你会什么?会吃啦!一边去,一边去”
\n
用自然风扬场,速度快,效益高。而用“风鼓”扬扬,则会比较慢。但相对于自然风,用“风鼓”扬扬,可能会干净一点,只要不用力太猛,就不会把半饱满的稻谷,吹到稻草灰中去。困难时期,秕谷也是极为珍贵的饲料,经常看晒场上的社员,一遍又一遍地从草灰中,清理出少许的秕谷,倒入箩筐中,带回家给鸡鸭做饲料!
\n&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