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流行的规格:一般官员路过,大概需驿费(招待费)二三十两银子;如果督抚大员路过,需银三四百两。明朝时,官府并无此项经费预算,所有费用都由当地百姓负担。海瑞做知县前,淳安县每年的驿费开支高达白银1000多两,百姓每丁需纳银三两五钱。海瑞到任后,调整了标准:一般官员过境接待费为5~6钱银子;如果督抚大员,可再增加钱银子。一年下来,淳安的驿费仅需银900多两,每丁仅纳银二钱五分,为此前的7%。仅此一项,每年向百姓少征1万多两白银。9年后,海瑞出任应天巡抚,发布《督抚条约》6款,规定:巡抚出巡时,府县官员不得出城迎接,伙食标准为每天纹银二至三钱;境内公文,一律使用廉价纸张;境内的若干奢侈品要停止制造……
\n
海瑞最后死于南京右都御史的任上。这位二品大员去世之后,仅余白银0两,连丧葬费都不够。他的好友王用汲去看他,只见布衣陋室,葛帷(用葛藤织的帷布,比麻布还差)还是破的,连个穷书生的境况都不如,感动得直流眼泪,并为他凑足丧葬费。海瑞一生居官清廉,刚直不阿,清廉正直,深得民众的尊敬与爱戴。据说,听到他去世的噩耗时,当地的百姓如失去亲人,悲痛万分。当他的灵柩从南京水路运回故乡时,长江两岸站满了送行的人群,很多百姓甚至制作他的遗像,供在家里。海瑞和宋朝的包拯一样,是中国历史上清官的典范、正义的象征。
\n
★有所为有所不为
\n
领导干部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善于认清形势,分析问题,分清楚哪些情况需要担当、必须担当,哪些情况不要担当、不能担当。
\n
儒家思想提倡“中庸之道”,强调一种不偏不倚、折中调和的处世态度。孔子是春秋后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孔子的思想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哲学、文学、艺术、教育、史学等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这种影响波及东亚乃至全世界。中庸之道是孔子立身行事的最高标准,他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他主张处理事务时,既不能过,又不能不及,认为“过犹不及”。孔子主张恪守“中道”,如《论语》记载,孔子提出“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政治上主张“德刑并用”,“宽猛相济”;对学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4页 / 共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