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看着那根在地下蜿蜒数公里,在计划里要穿透数公里的基岩的引水管也是有些挠头。虽然不是土木专家,但是领导当年还是指挥战士们挖过战壕的,这根直径3米的管道不但要打通基岩,而且打通之后还要混凝土加固内壁,实际开凿还要直径超出3米,想想都知道这工程有多艰难,工程量有多大。
这可是石头山和基岩,不是北方平原那种土壤。
高振东将手一挥:“而且我看了这个方案,这些水,平时是要靠提水泵站从乌水提上来的,仅仅是提水的电,就是一笔非常大的开支。虽然理论上可以使用反应堆在生产中产生的热量发电,可以说是自产自销,但账不能这么算,如果这些电能节约下来,岂不是更好?”
领导有些沉默,一根直径3米的水管,就算不满管,但是想要供应上它的流量,得多少个大功率提水泵站才能供应得上啊,那些可都是电呐。而且这个工程有个特点,用水是持续、大量的,要不然也不会把主意打到龙江的一级支流乌水身上去了。
反应堆的冷却水供应不上有什么后果,在电视上看过小鬼子某电站事故的高振东心里太清楚了。
高振东在方案里那根直径3米的管子上点了点:“如果把这个工程放到地面上,那取水方面就容易多了。别的不说,在地面上,我们可以在水源附近就近布置,而且管道的建设要求也低得多,工期、难度、成本,同样能节约不少。而且备用供水方案的布置和设计也要简单得多。甚至可以为这个堆修建一个水库,利用重力供水,运行起来也要节约得多啊。”
给烧开水的电站配套一个水库,也是高振东在搞水利的长辈那里看到的除了径流取水之外,常见的方式。
而反应堆这东西,不论是否要发电,冷却的本质其实依然是烧开水。配个水库很正常。
领导被高振东的话给吸引住了,但是转念一想,又发现了个不对劲的地方。
“如果那样,这个堆不是在水库下游了?堆本身就会受到水库受攻击时溃坝洪水的威胁?”相当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