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佛陀提出了‘众生平等’的教义,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之下风靡一时,一度压的外来的婆罗门教几乎消亡。
很不幸的是,在佛陀圆寂一百多年后,一次大型佛教集结活动,印度佛教围绕‘金银净’发生分歧。此后百年时间,印度佛教四分五裂,出现了二十个流派。”
李世民又问道:“什么是金银净?”
李承乾道:“金银净就是佛教僧侣是否应该接受世俗的金银,一部分佛教徒认为世俗的金银会污染佛陀普渡众生的教义,主张鹏举自食其力,一部分佛教徒认为用金银供奉是佛陀可以洗清人身上世俗的罪恶。”
李世民嗤笑:“笑话,金银若能洗脱罪恶,为什么政治斗争执着于斩草除根?直接厚赠金银不就完了。后者的主张,完全就是敛财的借口,你继续说。”
“八百多年前,印度孔雀王朝第三位君王阿育王登上王位,他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君主,几乎统一了整个印度。即位的第八年,阿育王征服羯陵伽国,下令屠杀十万战俘。这一次屠城,阿育王深感屠杀的血腥,从此成了一个虔诚的佛教徒。
这个阿育王,后来一直都是佛教的标杆,用于彰显佛教的伟大,伟大到让一个杀尽宗室,灭国屠城的君主幡然醒悟。当然,这只是佛教传教的需要,是一种宗教理想主义,跟现实关系不大。
现实就是,阿育王属于印度四大等级之中的刹帝利,也就是军事贵族。他之所以选择信奉佛教,主要还是刹帝利的王权和婆罗门神权之间的斗争。
阿育王的雄才大略,让世俗的王权,暂时压住了婆罗门的神权,为了维护刹帝利的王权,需要推出一个属于自己的宗教。这跟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如出一辙。咱们老李家入主关中,也推了道教出来,强化自己的正统地位。”
听到“咱们老李家”这句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