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有受,这个受是谁发动出来的?当然是离开了前六识,还有一个更微细的心识,它表现那个受出来。所以从有执受,也可以知道第八识的存在。这个地方是讲到因果的形成,因跟果的建立这部分来说明。这个五、六、七、八是约着因果的相续,它的因果生起以后相续下去。
第五个、寿煖识
这个“寿”,指的是寿命;“煖”
指的是温度,身体的温度;“识”,就是了别的功能。佛陀不管在大乘小乘,都讲到寿、煖、识,三者互相的摄持,所以这三个当中有一个,两个就会存在,寿、煖、识互相摄持。当一个有情众生在睡眠熟睡而不做梦的时候,第六意识是不活动的,这是小乘共许的,但是你摸他这个身体的温度还在,温度还在,他有这个煖就是有寿命,他的寿命没有失掉。表示他在色身当中,还有一个明了的心识在活动,否则不可能有温度的。而且他能够从梦中再醒过来,这样的一个识是谁呢?第六意识它不作梦的时候第六意识不活动的,那个心识当然就是第八识。从寿、煖、识的相互摄持,也知道有第八识的存在,使令这个补特伽罗的有情的生命能够相续。他虽然睡觉,但是他不会死掉。
第六个、生死时心
这是讲到这临命终的相貌,《唯识学》上说,我们临命终有三种心识的相貌:
第一、明利心。这个明利心就是在我们临命终之前,第一个阶段我们的心识是非常清楚分明,这个时候,我们一生的善恶业,都会起现行,就像看电影一样。所以明利心的时候,有些人会惊怖,有些人会感到安祥,因为一生的善恶都起现行,所以临终的关怀这是关键点,临终助念不只是念佛。临终的助念是:临终的时候,有安慰、开导,使令帮助他生起正念,这是关键点,而这样的一个工作,一定是在明利心的时候,要赶快完成。
所以一个人往生极乐世界,一定是在明利心。因为我们讲随业往生跟随念往生,我们如果在明利心的时候,能够帮助他栽培一个强大的念头,就算他有罪业,他那个念头的力量,他的念力特别强,能够随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8页 / 共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