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境界是他所厌恶的境界,不能生起欲的,所以欲,它有它特定的活动境界,不像徧行,徧行是所有境界都有可能发生,这个别境是他有它特别的境界。当然一个人对于事情有希望,他就会带动了精进,他就会一次的,两次的,三次的,数数的到这个境界去活动。我们为什么会不断的念佛呢?因为我们希望往生极乐世界,就是有这样的希望,带动了这样的欲,有这个希望带动了精进。
第二个:胜解。于决定境,印持为性。不可引转为业。
这个“胜解”的体性就是“印持”,这个印持就是说,我们对一个法的长时间的学习,产生坚定不移的理解,坚定不移的理解叫印持。这样的理解是不可以动摇、不可引转,任何的情况不能够去改变我的理解,当然这样坚定的理解是在决定境,它这个胜解的活动范围是在非犹豫的境界。如果说是犹豫的境界,那您胜解的心所不能生起,您还没有决定嘛。
比如说我们讲三世因果,说是善业成就可乐果报,罪业引生不可乐果报,生命是有一定的轨则的,它不是偶然出现的,这样的理解经过我们长时间的闻思以后,我们产生了胜解,什么叫胜解呢?就是说即使您广泛地造了善业,但是你今生有种种的逆境现前,您还是不动摇,你深信这个痛苦的果报是由过去的罪业所招感的,善业是不可能创造不可乐果报的,不可能,这叫胜解。这样子讲,您遇到了逆境的刺激不可引转为业,您还是不会动摇,这样子我们可以说您对因果的这个所观境已经是胜解,坚定不移的理解,当然善法是如此,恶法也是这样子。
念。于曾习境,令心明记不忘为性。定依为业。
“念”它的体性是“明记不忘”,就是您对于这个境界能够相续的执持而不忘失,不管是佛号不管是大悲咒,您能够经常地把它记住而不忘失,不忘失所缘。当然您能够不忘这句话的这种体性,它一定的活动境界是曾习境,就是这个境界您一定是要熟悉的境界,如果这个境界您完全没有接触,您不可能明记不忘,就是说念的活动境界是在曾经所学习的境界,使令这念心能够明记不忘,念兹在兹,这样子有什么作用呢?定依为业,能够引生禅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2页 / 共2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