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的心所:
五、云“此心所徧行”等者——谓徧行有五,别境有五,善有十一,烦恼有六,随烦恼有二十,不定有四,共有五十一心所法,皆得与第六识相应。若前五识,但除慢疑见三种根本烦恼,亦除四不定,十小随烦恼,馀皆得相应也!
首先我们把心所法这个名词作一个解释:心识的活动《唯识学》是把它分为心王跟心所。心王当然指的是八识的心王,合起来就是三能变,异熟能变、思量能变、了境能变,三组主要的心王。这个心王当然是一种总相的功能,这当中心王在活动的时候,它有夹带着它相应的心所,就是它差别的功能。这个什么叫心所呢?在《成唯识论》当中呢!说心所有三个意思而安立心所:
第一个是恒依心起,就是心所的活动它一定要依止心王才能够生起,换句话说,它不能够单独的活动。心王能够单独的活动了境,第六意识能够单独在六尘境界了境,但是心所,不管是贪心所、瞋心所、或者是信心、惭愧心这种差别的情绪它不能够单独的,它一定要依止心王生起。所以第一层意思,恒依心起。
第二个与心相应,这个相应的意思就是说,心所所依的根,跟它所缘的境界要跟心王完全一样。比如说我们眼识去攀缘色尘,攀缘这个佛像的境界,这个时候心所它也是一样攀缘佛像的境界,根尘是要跟心王相应的。
第三点,系属于心,就是心所的活动它要系属于各自的心王。比如说我们讲贪心所,贪心所当然是一个负面的情绪,贪心所如果是跟第六意识相应,这样子的贪心所是非常的粗勐的,因为第六意识的心王是很粗显的。如果贪心所是跟第七意识恒审思量相应,这爱着自我的心就非常微细了。所以同样是一个心所,它表现在不同的心王,它跟随不同的心王,它就会出现这个粗细的不同,就是说它要系属于各自的心王,这个是讲到系属于心。所以心所基本上是扮演着一种被动的角色,所以叫心所有法,它是心王所有的,心所是这样安立起来的。
我们从蕅祖的开示看的出来,第六意识相应的心所,是包括全部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2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