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然不会去尊重善业,也不会去排斥恶业,那就很难增上。所以这个惭愧心的出发点来自于深信业果,然后你生起惭愧心。
这个《瑜伽师地论》说这个人的寿命,说我们这个人道,不讲其他的道,讲人道,说这个人道的寿命跟福报是变化的,有的时候是人寿十岁,寿命短暂,福报也特别薄,十岁的人,饥荒没有东西吃,寿命只有十岁,经常在饥荒当中,疾病、饥荒,各式各样的灾难,那慢慢、慢慢再增长到八万四千岁,八万四千岁再慢慢再退到十岁。《瑜伽师地论》说这个人寿的变化的因缘在那里?就主要的在惭愧心。
他说这个人福报大的时候,慢慢就生起憍慢心,失掉了惭愧心,所以他的人寿就慢慢的减少、慢慢的减少。到了十岁的时候,他的苦恼太厉害了,苦恼一刺激以后,他又开始生起惭愧心了,哦,他的寿命又开始变化,又从十岁慢慢增长,增长到八万四千岁,他的惭愧心又失掉了,又生憍慢心了,这个时候他的寿命又减少了。所以这个《瑜伽师地论》说,人的福报跟寿命是以惭愧心来引导的,这个地方就是这个道理,崇重贤善,轻拒暴恶的的一个心情。
我们刚开始来到三宝的境界,主要的就靠着这样的一个心,就是信、精进、惭愧。我们当然皈依三宝,不是成佛才皈依三宝,我们是以一个凡夫的身口意,夹带无量无边烦恼罪业的一个心行来皈依三宝。说我们虽然烦恼很重,罪业也很重,但是深信业果,深信三宝的功德,因为深信业果、深信三宝的功德,内心有惭跟愧的支持,使令我尽量地避免造罪业,强迫自己在六般若蜜的善法当中尽量的去修学。而这个时候推动我们修善的力量来自于信心跟惭愧,刚开始就是靠这样的力量在支持着我们。
当然三宝的力量的确不可思议,我们这念明了的心也不可思议,我们这一念心经常在三宝的境界造作,我们当然就会进步,就会从前面的完全是靠宗教情操的信心在支持,就进入到第二个阶段,无贪、无瞋、无痴。前面的修学,当然是信心的成份多,靠着一份的宗教情操,靠着一份的行力,不能断要它断,不能修要它修,这样的行力的支持,也就度过了最初的这个烦恼粗重期。慢慢的我们开始修习止观,内心当中能够更深刻的去理解生命的真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8页 / 共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