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信心不能生起理解,所以他在这一时的因缘是很难接受大乘佛法,当然就很难成佛了。所以《唯识学》讲五种种性,事实上就算他讲本性住种,事实上本性住种也是一个因缘所生法,也是后天熏习的。只是《唯识学》强调说这个功德已经根深蒂固长时间的熏习很难改变,如此而已。
当然如果我们今天要开权显实的时候,我们就会问:“初阿赖耶识,异熟一切种”,阿赖耶识之前,那个剎那剎那生灭、那个根本无明之前是什么?我们把这如梦如幻的阿赖耶识再把它拨开,那自然是不生不灭的佛性了,那每一个众生都可以成佛的,所以智者大师为什么要判教就在这个地方,《唯识学》是个权法,天台宗的教义是根据法华涅槃,那当然是实法。
不过这个地方我们注意,这个权法、实法都很重要,智者大师讲《妙法莲华经》他也说:“妙法有权法妙、有实法妙”,从理论上我们肯定每一个众生的本来面目,都是何其自性本自清净,这个非常重要。大乘的信心,大乘的菩提心,都是从您的佛性的认知当中而发动起来的。但是,我们从事相上来说,我们的确有很多如梦如幻的烦恼跟罪业,而《唯识学》讲得详细,他从阿赖耶识当中去发明探讨,我们凡夫流转的因缘;烦恼是怎么生起的?这个罪业的相貌是什么?果报的相貌是什么?它这个讲的详细,使令我们容易去对治烦恼、反妄归真。所以说天台宗讲万法唯心,它是就着理性上来说,它这个心是从理性上来说,是就着本来面目来说;《唯识学》讲万法唯识,这个识是藉因缘法,是就阿赖耶识来讲,当然,您的阿赖耶跟他的阿赖耶不一样啊,因为阿赖耶识是受熏的,每一个人栽培不同。
但是我们从它的缘起有一个好处,我们可以看的到,为什么成佛之道有这么多差别?有些人他必须要先到天上去,有些人不要说大乘法,您跟他讲小乘法他都没办法接受,有些人他福报大,大富长者,他对这个世间的感情很重,您只能够教他去布施,修慈善事业,其他都不能讲,您要讲出离心他就要毁谤三宝了,那您怎么办呢?您只好为实施权,他的种性就是这种种性,他的成佛之道,一定要先到天上享受一些快乐、到人间作一些国王,这样七弄八弄以后才发出离心,出离心以后才发菩提心,才成佛,他一定是这样的因缘,您不顺这个因缘还不行;有些人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7页 / 共1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