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头买下那座荒废的绸缎庄,表面挂着“杨记米铺“的招牌,后院却终日传来敲打铁器的声响。陈铁匠送来新打的刀具时,两人对视一眼,无需多言便心领神会。
某个暴雨倾盆的夜晚,绸缎庄的地下室里亮起昏黄的油灯。杨雪峰展开泛黄的五宝镇地图,指着盐神庙、犀牛街等标记,三十多个袍哥兄弟围坐一圈。“龙先生虽然走了,但五宝镇的骨头不能软!“他的拳头重重砸在桌上,震得油灯盏里的火苗剧烈摇晃,“清廷倒了,军阀来了,咱们要给百姓争条活路!“
此时,窗外的雨幕中突然传来马蹄声。一个浑身湿透的汉子撞开房门,怀里紧抱着用油布裹着的密信。杨雪峰展开信纸,火光照亮他骤然绷紧的脸庞——上面赫然印着同盟会残留成员的联络暗号,还有一行小字:“风云将起,速做准备。“
民国四年深秋,杨雪峰推开镇东头那扇斑驳的木门时,院角的金桂正簌簌落着碎金。这座三进小院原是清末盐商的别院,如今蛛网垂檐,荒草丛生,唯有门楣上褪色的“厚德载物“匾额,还残留着昔日的荣光。他摘下斗笠,任由细雨打湿肩头,目光扫过长满青苔的砖缝——这里将成为五宝镇新的秘密心脏。
半月后,小院门楣换上“聚贤茶社“的匾额。晨雾未散时,常能看见几个汉子抱着粗陶茶碗进进出出,谈笑声中夹杂着“今年盐价““稻子收成“的家常。但熟稔的人都知道,当第三盏茶续水时,话题总会悄然转向省城报纸上被油墨掩盖的真相。八仙桌下暗格藏着油印机,后院水井里浮着防水竹筒,就连院角那株歪脖子枣树,树皮上都刻着只有袍哥能懂的联络暗号。
陈铁匠的铺子永远飘着铁锈与木炭的焦香。他总爱戴着那副裂了缝的牛皮手套,铁锤起起落落间,火星在青砖墙上撞出细碎的金斑。外人只见他为乡民打造锄头镰刀,却不知深夜的炉火映红时,他正在锻造特制的匕首——刀身淬了七次火,刃口嵌着极细的血槽。某次打造二十支鸟铳枪管时,他三天三夜未合眼,熬得眼白布满血丝,却在交货时只字不提,默默往杨雪峰手里塞了把新打的菜刀:“给嫂子带的,切肉省力。“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0页 / 共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