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意思却一样。
黎明时分的厮杀声里,玉螺站在山坡上。她看见唐军的陌刀阵里,混着南诏的藤甲兵;吐蕃的马队中,有人举着汉式的环首刀。太阳升起时,刺目的金光掠过盐井的卤水,将交战双方的影子熔铸在一起,分不清谁是唐人,谁是南诏人,谁是吐蕃人。
打扫战场时,玉螺在盐井边发现面破碎的吐蕃战旗。旗面上的狼头图案被刀劈开,却正好露出衬里的南诏织锦
——
那是去年和亲时,南诏赠予吐蕃的礼物。崔佐时拾起块旗角,上面还沾着桃花盐的粉末:“看来,有些布料注定要混在一起。”
段宗榜不知何时站在身后,他的甲胄上插着支吐蕃箭,箭头却刻着唐人的云纹。“公主,”
他忽然单膝跪地,手里捧着枚缴获的吐蕃印信,“末将愿护送唐朝使者,共商重修神川铁桥之事。”
玉螺将合璧的铜镜举向太阳,镜面反射的光斑落在盐井的卤水上,碎成万千光点。她想起郑回曾说,水本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乃发灵光。
回到羊苴咩城时,雨季又至。五华楼的廊柱上新挂了幅巨画,画中金沙江两岸,唐人的水车与南诏的筒车正同时转动,吐蕃的皮筏在中间顺流而下,筏上装载的,既有蜀锦,也有氆氇,还有南诏的大理石。
异牟寻王在崇圣寺举行了盛大的法事。郑回诵读的经文,一半用汉语,一半用南诏语,吐蕃商人与唐朝工匠在同一香炉前焚香,他们的影子被佛灯投在墙上,像幅流动的《王会图》。
玉螺站在三塔之下,看着工匠们修补被战火熏黑的塔身。他们用的灰浆里,混合了唐朝的糯米汁、南诏的红土和吐蕃的酥油,几个年轻工匠正争论着该在塔基新嵌的石碑上刻什么字。
“刻‘和’字吧。”
个声音从身后传来,李安宁公主不知何时出现在那里,她的发髻上插着南诏的孔雀步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