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滔滔不绝说了这绿肥作物的好处,下面的人虽被他半哄住,但终究看不见实效。
人们面上都是有些纠结的模样。
秋南亭见状,索性放开话头:“今日搬出来的这些书,写的都是如何种田的法子。这是本官以前在京城写的,里面很多内容,是从民间访得的经验,再结合了一些农书做的总结。
既然陛下让我来这里为大家办事,本官就想着,先从地里这点事入手,咱们一起把收成提高了,大家日子才能过得更好。”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人群,沉声问道:“若本官能在这一年里,帮着承担所有改动需要的花销,你们可愿意跟着试试?”
底下百姓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似乎都还在犹豫。
片刻后,那站在秋南亭身边汉子咬了咬牙,大声说道:“大人写的这些东西若不是唬人的,那草民愿意试试!”
有了这个带头的,也有几户愿意尝试,秋南亭没强迫剩下的绝大多数人,只让人寻来几张契纸,跟这几户农户签了契约。
在一年内,这些人的田地该如何耕种,如何引水挖渠,都需得听秋南亭的安排。
相应的,种植中所有用到的工具、种子还有一应可能出现的花销都由秋南亭负责。
当然,是秋南亭在离京前,从皇帝那里拿的启动资金,不算太多,但是供这几户人家的地没有问题。
土地的问题急不得,只有出现了产量上的变化,才能让百姓信服。所以战线拉到一年,秋南亭倒也不急。
而有这个开了个口子,秋南亭至少在百姓面前树立了打算认真治理,且还算得上大方的知州形象。
秋南亭将那写的十几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