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多少是多少。
\n
“去年秋冬传遍京城的精铁武器倒卖大案?和余庆楼无关。”方响扛了几轮严刑拷打,依旧死活不松口。
\n
晏容时提审过他一次。方响当面自嘲地道:“若有交结贵人,悄无声息弄走满库仓精铁火器的本事,余庆楼又何必连民用的铁耙、盗匪用的飞爪都收?老夫又何必在余庆楼里一待二十年?归国领功荣养不好么。”
\n
说得虽然不好听,确实像大实话。
\n
绵长不绝的细雨里,晏容时取过另一摞供状。
\n
这摞供状是十一郎近日坐镇兵部,跳过上头的兵部尚书和两位兵部侍郎,从官衙主事的五品兵部郎中以下、直到八品承务郎的几百号官员挨个排查提审,录来的口供。
\n
边境长期有战事。朝廷倚重兵部,年年拨下大笔开支。
\n
兵部养出了一大群老油子。
\n
这些每日过手六部来往庶务的低品阶官员,一个个提起库仓里消失的大批精铁武器便哭诉叫屈:
\n
“兵部记录在册的武器数目,和京畿三处库仓里的实际数目,从来就没有对上过。”
\n
“几十年了。兵部里人人皆知,这就是一笔陈年烂账。”
\n
“不止库仓里的武器数目和在册数目对不上,各处禁军、厢军的实际人数,边境配发马匹数目,从来都对不上。下头报上来的数目原本就不实,我等身在京城,又如何核实?”
\n
“兵部惯例,每逢大战前夕,只需调拨去边境的武器数目符合调令即可。若清点数目不够便紧急赶工赶制。至于库仓里到底囤积了多少武器,册子上的数目多少,没人当真。”
\n
人人过手都拿一点。人人都觉得自己无辜。消失了整片海,怎能责怪海边只舀了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