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
“臣有三策,名曰‘承绪、厘疆、凝民’。”
林夏朗声道,“承绪者,承华夏正统之绪,以礼法正人心;厘疆者,厘定州郡之疆,以吏治固根本;凝民者,凝聚四海之民,以农桑兴国力。三策并行,天下可推演而定。”
殿内百僚闻言,或蹙眉沉思,或颔首称是。萧衍起身走下丹陛,扶起林夏:“季礼之策,正合朕‘推演天下’之意。自今日起,朕便依此三策,料理南齐旧疆。你且随朕入内殿,细述其详。”
内殿之中,檀香袅袅。萧衍屏退左右,只留林夏对坐。案上摊开着南齐的舆地图,山川河流以青绿勾勒,州郡边界则用朱笔标注,却处处透着混乱
——
有的州境跨越大江,有的郡治寄于他县,更有宗室诸王的食邑穿插其间,如同一幅被揉皱的锦缎。
“季礼先说‘承绪’。”
萧衍指着地图旁堆叠的礼器图谱,“南齐自萧鸾弑君夺位后,宗庙祭祀多有僭越,连太祖高皇帝的神主都曾被迁出太庙。百姓见宗室如此,便也轻慢礼法,父子相弃、兄弟相残者,郡县狱讼中十占其三。”
林夏取过一卷《礼记》,翻开其中《王制》篇:“陛下所言极是。礼者,天地之序也;乐者,天地之和也。南齐之失,正在于‘序乱而和失’。臣以为,‘承绪’当从三事入手:一正宗庙,二定服制,三兴太学。”
“南齐太庙之中,萧道成以下七帝神主,多有非嫡长继位者,昭穆次序早已混乱。”
林夏指着图谱上的太庙布局,“陛下既承正统,当依《周礼》‘天子七庙’之制,追尊先祖,厘定昭穆。”
他建议:以萧衍祖父萧道赐为始封君,立为太祖庙;父亲萧顺之追尊为文帝,入昭位;南齐诸帝中,仅保留萧道成(齐高帝)神主于别庙,其余皆迁出,以示
“继统不继嗣”——
既承认南朝一脉相承的正统性,又与南齐的乱政划清界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