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天下人便知,陛下非篡逆之辈,而是承华夏正统、拨乱反正之人。”
林夏道。萧衍抚掌:“此策甚善。昨日有齐室旧臣暗议,谓朕‘鸠占鹊巢’,若依此制,宗庙既定,舆论自平。”
南齐后期,世风奢靡,贵族子弟皆着胡服、佩鲜卑环,甚至以披发左衽为时尚。林夏对此深恶痛绝:“孔子曰‘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服饰者,非独蔽体,乃尊卑之表、华夷之辨也。”
他奏请萧衍下诏:“复汉魏衣冠,禁胡服胡饰。”
规定:天子着十二章纹衮服,诸侯九章,卿大夫七章;士庶则以布帛颜色分等级,农穿青、工穿皂、商穿白。婚丧嫁娶皆依《仪礼》,禁止奢靡攀比。
“臣闻吴兴太守沈约家有织成地毯,饰以金线,长十丈,可铺满堂宇。”
林夏举例,“当令有司查抄,焚于市中,以儆效尤。”
萧衍颔首:“明日便命御史台查办。朕要让天下人看看,何为‘华夏之仪’。”
“礼法虽定,若百姓不知其义,终难长久。”
林夏进一步建议,“南齐太学荒废多年,博士多为俗吏,经书传抄错漏百出。当重修太学,置五经博士,召天下名儒讲学。”
他举荐大儒贺瑒、崔灵恩主持太学,规定生员需研习《诗》《书》《礼》《易》《春秋》,每年考核,优异者可直接入仕。同时,在各州郡设郡学、县学,让庶民子弟也能接触经义。
“昔日汉武帝立五经博士,终成汉家四百年基业。”
林夏道,“陛下兴太学,传经义,便是为大梁立‘精神之疆’。”
萧衍深以为然,当即命将作大匠修缮太学旧址,以黄金千两购求天下善本经书。
南齐的疆域,北至淮河,南抵交趾,东及东海,西达三峡,号称
“州二十三,郡三百九十五”。但实际上,州郡设置混乱不堪
——
有的郡仅辖一县,有的县分属两州,更有宗室诸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