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领”
州牧,从不赴任。
“疆域者,国之躯体也。若经络错乱,血脉不通,何以养民?”
林夏指着舆地图,“南齐之弊,在于‘虚设州郡,冗官塞路’。臣请陛下‘厘疆’,省并州县,裁汰冗官。”
林夏先从淮北入手。南齐在淮北设有徐州、北徐州、南兖州三州,辖境交错,官吏互相推诿。他建议:合并北徐州入徐州,以淮河为界,治所定于彭城;南兖州移治广陵,专辖淮南诸县。
“如此,淮北防线便成一体,可集中兵力抵御北魏。”
林夏解释。对于江南,他则裁撤了五个
“侨置州郡”——
这些州郡本是东晋时为安置北方流民设立,如今流民早已定居,侨置州郡徒增层级。如
“南豫州”
并入豫州,“南青州”
并入青州。
最终,经林夏核查,南齐原有的二十三州被省并为十七州,三百九十五郡减至二百一十郡。每州辖郡不少于五,每郡辖县不少于三,疆界以山川河流为凭,清晰易辨。
“昔日秦始皇废分封、置郡县,为的是‘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
林夏道,“陛下省州郡,亦是此意。”
萧衍命将新定的州郡图刻于石碑,立于太极殿侧,昭示天下。
州郡省并后,冗余官员多达数千。林夏主张
“汰劣留优”:凡年逾七十、昏聩无能者,一律致仕;凡靠行贿、裙带关系上位者,罢官为民;仅留
“清廉有政绩、通晓律令”
者。
他还制定《官制》:州设刺史一人,掌军政;别驾从事史一人,佐刺史处理民政;郡设太守一人,县设县令一人,皆由中央任命,三年一考。“考绩以‘户口增、田野辟、盗贼息’为上,反之则降黜。”
为防止官员盘剥百姓,林夏又创
“考课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8页 / 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