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为什么持戒?说我不想到三恶道去,我希望持戒让我得到来世的名誉及利养,得生天上,这是一个概念,一个种子。你为什么持戒?我的真如本性本来清净,本来就没有过失,既然本来清净,我就没有必须去染这个过失。我发了愿要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犯戒是违背我的愿力。我为了要顺从真如本性,顺从我的愿力而持戒。这又是一种概念,是另外一个种子。
某甲跟某乙同时持戒,但是发心不同,这两个结果就完全不一样了。一个种下的是葡萄的种子,一个种下的是苹果的种子。不论他们两个持戒是精进、是懈怠,这两个种子基本上不一样了。“诸法因缘生”,它很重视你的因地,你第一因是怎么回事?我们先不谈过程,有些人精进,他速度快一点,水果长的快一点;懈怠,水果长的慢一点。关键是你种下什么样的种子,整个《楞严经》十卷都在讲因地发心,你第一个种子是怎么种的?
以下的持戒都是为了要开显真如、开显菩提性而持戒的。它跟声闻戒法、跟人天乘的五戒十善概念完全不一样。它的种子是建立在菩提心、空正见的菩萨戒体来持戒的,叫“摄心为戒”。菩萨戒的戒法,它的每一个持戒都有止观的内涵,有誓愿力、观照力在里面。它从誓愿力、观照力的这种基础而产生行动力;又由这个行动力加强你的观照力跟誓愿力。它是循环的:依体起用、用还照体;称性起修、全修在性。它是一种体用之间相互循环。
菩萨的戒体为什么能够建立佛道的功德,因为因地就不太一样,它的因地是怎么回事?摄心为戒。它是保护内心的善根,也可以说是随顺于内心的善根。大乘的持戒是先有善根,才有善的行为;它是先作好心理建设、作好心理准备,然后才有资格去持戒。这以下的戒法是跟一般人天乘的五戒十善、跟声闻戒法是不太一样。我们有这个概念以后,就可以谈谈下面的戒法的内容。
丙二、别示四重以彰无漏(分二:丁一、碟征。丁二、详示。)
我们看别示,别示四重以彰无漏。我们要怎么样做,才不会去刺激到生死业力,让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