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观与净土》,和尚尼慈悲,诸位法师慈悲,诸位菩萨,阿弥陀佛!请大家打开讲义第十一面,我们看戊三、盗戒。
佛陀主要是从因缘法来解读人生的万事万物。每一件事情的出现,一定有它的因缘,“事出必有因”
。那么我们怎么去面对因缘呢?《楞严经》把它简单切成两块:一个是外因缘、一个是内因缘。
一、什么是外因缘?由过去的业力所变现的生命结果;只要跟今生的生命结果有关系的,通通是外因缘。比方说你今生会出生在什么家庭?做谁的子女?你长大以后会跟谁结婚?乃至于你会有什么样的小孩?外因缘只有一句话就说完了,“万般皆是业,半点不由人”。它是一个成熟的业力,你没办法改变;比如说你是女众,不可能修成男众,果报已经成熟了。外因缘是一个生命的结果,这是由业力主导的,这是一块。
二、我们的内因缘。内因缘是主要的,《楞严经》它所要强调的内因缘是真如。我们真如本性本来具足无量无边功德庄严,一念心性“即空、即假、即中”。即空就是它本来是清净;即假,它具足恒沙的功德,有无量的宝藏。内因缘是一种真实的功德,外因缘是一时的因缘。你只有两个选择:
第一个,以《楞严经》讲,你一念妄动由内因缘去攀缘外因缘,你自己内因缘放着不管,离家出走、真如不守自性,你把心思全部去攀缘外因缘,结果只有一个,就是生死业障凡夫,你会被三界的生死牢牢抓住。《楞严经》说:你去攀缘生命的结果,一定被生死业力给带走。生命的果实只能够面对,不能攀缘;每一个果报都有业力,你攀缘的越重,临终的时候你的生死业力就越重。《楞严经》讲这个人的升沉,没有谈业力,因为很粗重;它讲你的攀缘心,说你是九情、十情,它用情感。为什么会临终的时候堕落这么重呢?你情感太重,攀缘心太重了,这是很特别。我们一般谈生死的升沉,是从善恶的业力;《楞严经》说,从业力太粗重了,它从微细的攀缘心。
你的生命完全是外因缘带动内因缘,心都是向外攀缘,你不可能了生死。不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