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做再大的布施、持戒再精严、再怎么忍辱,你是向外攀缘,攀缘本身就是生死的根本。你的生命就是外因缘带动内因缘,业力带动愿力。这是你第一种选择,把生命的重点放在外因缘。
第二个,是一个觉悟的人。他把外因缘放弃了,反正外因缘是不能改变了,随缘就好。他把所有的精神体力用在经营内因缘,开显真如本性;以他的愿力,安住空性、调伏爱取,导归菩提——出离心、菩提心、空正见。以这三种善根来开显真如的功德,这时他的生命是怎么回事?是从内因缘带动外因缘。这个人生死业力慢慢淡薄。如果他能够以这三种善根再提起佛号,百分之百往生。他本身的生死业力都比一般人淡薄,每一句佛号往下坠的力量比较薄弱。所以,他稍微有点往生的愿力就上去了。
你一个人能不能往生,不是念佛的数目多少,要看看佛号的质量。如果你攀缘心很重,诸位,你每一句佛号挂在下面的生死业力是很强的。佛号是往下降,爬不上去,因为你攀缘心这样重。你有没有想过佛号是从什么地方来?是从你的心发动出来的,心是根本;以攀缘心创造的佛号,都是跟攀缘心相应,“攀缘为法界,一切法趣攀缘”。《楞严经》的意思就是,我们要把心带回家。你尽量不要去管外在的因缘,这一块你没有办法去经营了,它是现成的东西,该怎么样就怎么样了。
一个人最大的悲哀,就是想要去主导已经不能改变的东西,比方说你今生的命运。你今生怎么回事?只有一句话,“万般皆是业,半点不由人”。我们对今生的命运没有主导性,它是过去的业力显现出来的,你应该认命。但是你强作主宰去攀缘、去主导,一方面创造了生死业力,一方面弄得你伤痕累累。《楞严经》说我们的心放错地方,放在一个不该放的地方。
怎么办呢?你应该把心收回来,经营你的内在真如,它有无量的功德。你往前开发一分,就多一分的安乐自在,内心的善根主导你的未来。佛教因果思想是两重因果:第一个,过去的业创造今生的结果,你所受的结果跟今生没有直接关系,今生好坏,你不用负很大的责任,前生的你要负绝大部分责任,你今生是在承当过去的你造下的业力。关键是什么呢?你又在创造来生;如果你的心没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