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化,从道理的思惟产生。一个人没有在道理上感动,你发不出坚定的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你嘴巴讲一讲,其实是活在第六意识表面的。但是你经过大乘经典的闻思、被佛陀所说的道理深深的体验、感动而发出的愿力——第七意识恒审思量,这叫脱胎换骨了。
所以,我们在看人生内涵的时候,其实《唯识学》给我们最大的贡献,它挑出了第七意识的恒审思量,作为一种人生的桥梁,这是关键!就是说当第七意识是颠倒的时候,你所有东西统统有漏,你布施也是有漏、持戒也是有漏、禅定、精进统统是有漏。一个人的修行好坏,就只有一句话就讲完了:你的第七意识转了没有?你是不是从一种自我的概念、为了自己而活转成为了愿力而活,就变成是很重要的关键了,第七意识很关键。第七意识转,你的人生就转,你的跑道就转了。
你现在是顺从弥陀的本愿,还是走在轮回的道路上?这个跑道到底是走在哪一个跑道?你一直念佛,但是第六、第七意识没转;你还是对娑婆世界有所期待,你的愿力还是活在娑婆世界,那怎么会往生呢?你只是在念佛而已,走的是娑婆世界的跑道,你没有更换跑道!所以,整个往生的关键在第七意识,转识成智的关键是转第七意识。
当然,第七意识没有自我改变的能力,就靠第六意识修止观,第六意识是关键。我们的目标是转第七意识,但是下手是从第六意识下手。
人生的生命从《唯识学》我们得到两个启示:第一个人生有一部分是不能改变的,就是人生的无奈;就是说你过去已经造了业力,这个东西没办法改变了。你不能够说,我今生透过忏悔把无量的业都忏干净,没有这回事情。阿赖耶识,你认命承当下来。第六意识,你过去很多不好的思想,这个也认命了。
所以,会用功的人是抓重点,不会用功的人是整天不晓得干什么?这边修一点、那边修一点,结果临终的时候统统用不到,因为你没有抓到核心思想。很多妄想、很多业力是不能改变,但是你可以让它沉淀下来,让它调伏下来。就是说现在有一盆的脏水,泥土跟清净的水混在一起,你不可能把泥土拿出来,但是我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9页 / 共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