禄山听出来了,当即怒骂哥舒翰:“你这突厥人,竟敢如此放肆!”
哥舒翰也不甘示弱,立马翻脸,幸好高力士在旁及时劝架,才没让他们打起来。
史书记载此事,是说哥舒翰与安禄山之间私怨加深。实际上,作为东部藩镇首领的安禄山,与西部藩镇首领哥舒翰早已势如水火,而这正是出于唐玄宗的策略。
西部藩镇坐大后,却引起了唐玄宗的警惕。尤其是西北各镇与太子李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王忠嗣本人就是太子的至交好友,后来在安史之乱中,李亨也是在西北军的支持下到灵武即位。当时的宰相李林甫为了削弱太子一党,向玄宗诬告说,王忠嗣多次声称与太子是互相信赖的好朋友,意图尊奉太子为皇帝。
唐玄宗对权力的欲望一向强烈,绝对不允许太子势力膨胀,他在盛怒之下将王忠嗣罢免,并有意扶持东部藩镇,使其对西部藩镇形成制约。安禄山凭借这一时机平步青云,掌握东部藩镇集团的领导权,到了天宝十载(751),占据军事重镇的河东节度使被唐玄宗划给了东部藩镇,安禄山又多了五万五千人的兵力。
另一边,西部藩镇在王忠嗣被贬去世后分裂成两大集团——安思顺(朔方)和哥舒翰(河西、陇右),这两人素来不和,之后渐行渐远。
这样,安禄山所统的范阳、平卢、河东“东北三师”,与哥舒翰所统的河西、陇右“西方二师”,成为当时最强大的两个军事集团。就如杜佑《通典》所说的,“哥舒翰统西方二师,安禄山统东北三师……于是骁将锐士,善马精金,空于京师,萃于二统”。
安史之乱爆发后,朝廷平叛主要依靠西北兵,包括朔方、河陇、安西、北庭的军队,去对抗安史集团的东北兵。从这个角度来看,安史之乱实质上是帝国“二统”即东西部藩镇的斗争。
时间暂时拨回安史之乱爆发的19年前,开元二十四年(736),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0页 /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