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这个菩提心简单的讲,就是要救拔一切众生的心,但是做法上有两种:一种是生生世世在娑婆世界流转,这个不容易,悲增上;第二种是先暂时离开到净土去,然后再回入娑婆。
这个菩萨暂时离开娑婆世界,他也是菩提心的一种,你把《往生论》读一读就知道,暂时离开是不会伤害菩提心的。不过这个地方我要说明一下:
《往生论》是天亲菩萨作的,昙鸾大师有一个《往生论》的批注,他解释这段说:一个人不发菩提心,他都没有读过什么大乘经典,完全不知道什么叫做无上菩提;他读到《阿弥陀经》,看到净土的依正庄严,有种种的安乐,为安乐故求生彼国──这个人不能往生,你把净土当天界看了嘛!净土哪是为安乐,净土是为圣道而安立的、是为菩提道安立的。
当然我们也承认净土有很多安乐,那是一种方便,它真正的重点在见佛闻法,见佛闻法。所以,如果你把净土法门想象成一个安乐的受用资具,你是不可能往生的。为安乐故,求生彼国,不得往生。所以这个地方你要知道,就是你修净土的人,你念佛的动机,是为了利有情而求生净土。这个地方是讲发愿。
这以下讲修行:
二、明欣心愿求者:希心起想,缘弥陀佛,若法身、若报身等,金色光明,八万四千相,一一相中八万四千好,一一好放八万四千光明,常照法界,摄取念佛众生。
这个地方讲到正行,正行当中先讲观想正报。前面讲到心理的准备,厌离三界的色身,好乐净土的法性生身;第二个、你要生起一个度众生的心,而求生净土。
这以下讲到正行,你这个时候要怎么缘呢?要缘弥陀佛的功德。阿弥陀佛的功德怎么缘呢?或者缘法身,我们讲实相念佛,你思维阿弥陀佛的心是我空、法空的,我的心也是我空、法空的,所以自他不二,这个是缘法身,这个是实相念佛。能念所念性空寂,这个就是思维法身。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3页 / 共1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