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非有。以这样的一个问题来问难修净土的学者,我们从取舍当中,是不是违背了大乘实相的道理,那么以这样的一个问题来问难。好,我们看乙二的释疑:
乙二、释疑
释有二义,一者总答,二者别答。
我们先看总答的地方。
总答者,汝若言:求生西方弥陀净土,则是舍此求彼。不中理者,汝执住此,不求西方,则是舍彼着此,此还成病,不中理也。
这个回答,是一个总答,一个简略的回答。说我们今天一个生死凡夫“为菩提道求生净土”,当然这就是所谓的取跟舍。那你说这样子取舍就不符合中道的实相道理,但是如果我们执著,我们绝对不去净土而留在娑婆世界,这样子也是取舍。因为你选择秽土,选择秽土也是取舍。这个地方是一个重要的观念,就是说,我们今天来修学佛法,我们一定要把目标跟我们的过程要分清楚。
我们修学佛法的最终目标是——不生不灭,是一种无为的真理。那么既然讲无为,当然是没有所谓的造作。当我们有造作的时候,那表示我们还是在因地,还是在过程。所以目标绝对是不能有取舍,成佛的心,佛的心是不能有所谓的生灭相的。佛陀昨天的心跟今天的心是一样,他几千年的心跟几万年的心,是完全没有改变,他的心是不能动摇的,不能变化的。那么这样的一种不生不灭的心是我们的目标。
但是在因地的时候,我们一定是一种有为的造作,一定是有所取舍。就好像说,我们从此岸到彼岸,当然这个彼岸是一个目标。但是我们从此岸到彼岸要坐船,这个船本身不是目标,船是一种动态的东西,它是一个有为造作的东西;但是你没有经过船的因缘,你就不可能到达目标。所以我们的修行一定有所取舍。只有佛陀的目标达到以后,他才达到不取不舍,所谓的无为。
我们刚开始的时候,比如说我们回想一下,我们刚开始的时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0页 /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