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在这个恶劣的世界当中,我们所面对的众生是一种烦恼非常刚强的众生,而菩萨本身没有般若波罗蜜的我空、法空的忍力,很容易心随境转,为外在的六尘所系缚。当然内心有烦恼,又遇到染污的境界,就很容易堕落到三恶道去了。即使我们因为布施、持戒的因缘,来生生到人道当中;或者因为布施、持戒的修福,或者做国王大臣,富贵自在,那么在富贵的环境当中,遇到善知识,“不肯信用,贪迷放逸,广造众罪”。这也是一个重点。
从佛法的意思,就是生命是一个水流,这个“恒转如瀑流”。我们的生命是一个永远不停止的水流,我们不是今生才有生命。在我们的内心的一种很深的功能就是——阿赖耶识,阿赖耶识能够把我们每一生所造作的业力,把它保存下来。换句话说,身为一个有情众生,我们内心当中有善的功能,但是可也有恶的功能。虽然我们今生因缘很不错,得到人身,遇到佛法的住世,我们参加佛法的一些法会,或者听经,我们能够成就一种善良的功能。但是我们也曾经在一些染污的境缘当中,造作杀盗婬妄的罪业,也成就一些邪恶的功能。
当我们是在一种好的环境之下,好的环境就会去刺激善的功能,生起现行;但是当我们来生是因为福报现前的时候,福报的境界,这种安乐的环境,很容易刺激我们内心的烦恼活动。就是我们在这个唯识学上说,三界的流转,我们往往是在一个比较困难的环境,我们容易生惭愧心。有惭愧心,就开始去布施、持戒。布施、持戒造了善业以后,来生做一个大国王大富贵的时候,福报的境界现前的时候,就开始放逸、憍慢,就开始造罪业。那么造了罪业以后,到三恶道去受苦恼;苦恼现前的时候,又生惭愧心。
所以在整个三界流转当中,我们有可能因为今生布施、持戒的修福,来生成就一个非常安乐的果报。但是在这个安乐的果报当中,很容易让我们生起一种迷惑颠倒的心识,而在这整个安乐果报当中呢,“贪迷放逸,广造众罪”。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就是说,我们今天遇到了佛法,有些佛法的道理、因果的道理来摄持我们自己,我们保持一种理性的状态。但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