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于悲增上的菩萨。“菩萨有二种,一者悲增上,二者智增上。”那么悲增上的菩萨,当然身为菩萨,他是发了菩提心,他也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但是他的生命当中,偏重在“下化众生”。就是你自己的学佛因缘,你很喜欢跟众生结缘;但是要你去做功课,去拜佛诵经,你内心当中的欢喜心不大。但是你修福报,你主动积极的,这种人你就是悲增上菩萨。那么悲增上的菩萨,在成佛之道的时候,他的生命的规划,先完成下化众生——广结善缘,成就福报。
第二种是属于智增上菩萨。智增上菩萨,他发了菩提心以后,偏重在“上求佛道”。他对于清净圣道的追求,是比较花多一点的时间来成就圣道。广度众生,他是把这个生命的规划,把它延到以后去再做。
那么一般来说,悲增上的菩萨,不愿意到净土去。他愿意在三界里面流转陪着众生,生生世世的跟众生陪伴。所以在悲增上菩萨的整个成佛之道,他会先成就福报,再成就圣道;那么智增上的菩萨,他是比较愿意到净土去的,先成就无漏的圣道,然后再回入娑婆,广度众生,再成就福报。所以我们在成佛之道,基本上是两个选择。
不过这个地方值得我们注意,就是说,当我们选择来生在三界流转的时候,我们有一个问题,就是你容易退转。这个地方是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内心当中的正念,不可能保持今生的样子。当来生的富贵的果报出现的时候,我们可能会在富贵的果报当中产生迷惑颠倒,而广造罪业。
也就是说身为一个菩萨,虽然我们今天求生净土,并不是舍离众生,我们是——为菩提道求生净土,我们只是把度化众生的整个进度,把它往后挪一挪而已。我们举个例子,比如说,我们今天身为一个众生,我们应该服务社会,服务人群。有些人他的规划,他高中毕业,他就去工作了,也早一点去入社会,早一点赚钱;当然这是他的选择,这也是一个方法。但是有些人他认为说啊,我是一个高中生,我内心的智慧有限,利益众生的层次也不会广泛,那么我应该要继续的去读到硕士、博士,我有广大的善巧方便、广大的智慧,然后再入社会来度化众生,做一些服务社会的工作。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8页 / 共11页